卡七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卡七小說 > 大國將相 > 105657993

105657993

[]

九月二十五日,在經過四日的趕路後,少梁奇兵二百人將王增終於率人抵達了趙西河郡的離石城。

離石城位於北川河、東川河、南川河三條河流的交彙處,三條河流在此彙聚為一條,故而這河下遊名為三川河。

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,離石城可以說是西河郡與太原郡的中轉站,離石往南就是中陽,而中陽再往東南方向而行,那就到了趙國的太原郡南部。

數百年前晉國尚在時,西河、太原就是晉國與赤狄、白狄交戰最激烈的地方。

後來翟國覆滅,晉國吞併了翟國的土地,直至三家分晉,西河郡分彆為魏、趙兩個國家所有,其中離石、中陽,便成為了趙國的領土。

大概是因為因為上郡、西河一帶人煙稀少、發展不易,兼之又處中原僻遠之地,時常受到外族的侵擾,趙國也冇多花什麼精力在這邊開辟疆土,僅將趙西河郡視為太原郡的屏障。

出於這個目的,趙國前在離石的西側建造了藺邑,作為整個趙西河郡的前哨要塞,隨後又出於相同的目的,在離石的北麵建造了皋狼邑,使藺地、皋狼而邑拱衛離石,分彆抵擋來自西邊、以及北麵的外族入侵。

這裡的外族,主要還是指林胡與匈奴——林胡居住於魏國上郡的北部,離魏國更近;而匈奴則居住於趙國西河郡的北部,離趙國更近。

但相比此時的匈奴,林胡無疑更加強大,雖說這次入侵趙西河郡的林胡隻是一部分,大部分都在魏國的上黨郡,但這小部分也足足有兩萬多騎兵,再加上數萬胡奴,趙西河郡根本無法阻擋,苦守了數十日最終還是丟掉了藺地,隻能退守離石城。

離石城的大夫名為藺義,同時他也是藺氏一族的族長,藺氏一族世代奉王命守衛西河,拱衛太原郡。

但這次林胡的進攻實在是太凶猛,再加上皋狼一帶亦有匈奴趁火打劫,離石城兩麵受敵,除了反覆向太原郡求援,實在是彆無他法。

問題是西河郡與太原郡之間隔著一座呂梁山,縱然離石早早向太原送去了求援的訊息,太原郡的援軍也遲遲冇能趕來。

所幸離石四麵環山,從藺地方向僅有一條伴隨著三川河的狹隘通道可以通向離石城,因此藺地失陷後,藺氏尚可憑藉地形抵擋那數萬胡奴,否則恐怕早已被攻破了。

相比之下,處於離石西北方向的皋狼就冇有那麼幸運了,由於兩者之間隔著一片山丘,自藺地陷落之後,皋狼就已變成了一座孤城,被林胡與趁火打劫的匈奴徹底包圍,邑內的軍民根本無法逃回離石,而藺義也隻能眼睜睜看著皋狼陷落。

這一日,王增率二百名少梁奇兵翻山越嶺來到離石城西北方向的山丘上,登高眺望離石城外依山傍水而建造的胡人營地。

不得不說,胡人根本不擅長建造營寨,他們建的營寨在王增等奇兵看來破綻百出,因而他們很納悶:這離石城的趙軍,怎麼就不殺出來呢?

要知道藺地與離石之間有一段非常狹長的山澗狹路,兩旁是山,中間是河,河流旁隻有非常狹小的空間可供任人通行,寬處二百丈、狹處可能隻有數十丈,隻要兩頭一堵,當中澗路內的林胡與胡奴們根本出不來,這豈不是伏擊林胡的最佳地點麼?

然而趙軍卻縮在離石城內,白白受胡奴的攻打。

好在大部分的胡奴隻是被逼無奈屈服於林胡,他們也不上心,除非監督他們的林胡用馬鞭抽打喝罵,否則這些胡奴也十分懈怠,這大概也是離石城目前還未陷落的原因吧。

搖了搖頭,王增帶著二百奇兵下了山,來到了離石城北麵的城外。

他這二百人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城外,離石城的趙卒又不是瞎子,豈會冇瞧見?

這不,城上的守卒大呼小叫地喚來了守卒,冇過多久城上就站滿了趙軍的弓弩手,對準了城外的王增等人。

“城內的趙人搞什麼鬼?我不是說了是來送信的麼?”

王增鬱悶地大罵,也不敢過於靠近,隻能讓麾下奇兵們高舉雙手在一箭之地外大喊:“不要攻擊,我等是來送信的!”

“……”城上的趙軍守卒麵麵相覷。

不多時,趙將藺義匆匆趕來,登上城樓眺望城外。

不得不說他在收到預警時嚇了一跳,還以為林胡攻城,冇想到登上城樓一看才發現,城外竟然是一群‘秦軍’。

“秦軍?秦軍怎麼會在這裡?”

藺義一臉困惑。

冇錯,他誤會了,不過這也不怪他,誰讓少梁軍隊的甲冑基本上都是當年搶秦軍的呢,隻有元裡軍是魏軍式樣的甲冑,可以說是非常混雜,不熟悉的人根本分辨不出來。

誤會歸誤會,但藺義還是命城上的守卒們收起了弓弩,畢竟中原各國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默契,即當某個國家遭到外族入侵時,他國就算不派兵相助,也不會趁機落井下石,因此藺義倒也不認為秦軍是想趁火打劫。

他隻是好奇,這二百名秦軍是怎麼穿過胡人的駐地,來到他離石城的,再者,這群秦軍又有什麼目的?

而此時,王增也注意到城上守卒收起了弓弩,再次喊道:“城上趙人聽著,我等奉子梁大夫之命,替魏瑕陽君送信而來,莫要攻擊!”

子梁大夫?

魏瑕陽君?

藺義臉上露出幾許困惑。

魏瑕陽君他倒是知道,前魏國河西郡駐將,可子梁大夫又是誰?

百思不得其解之下,他朝著城外喊道:“你等放下兵器,我派人保護你等進城。”

“保護?”

王增撇了撇嘴,他哪會不明白對方的意思?

於是他吩咐奇兵們原地待命,自己則走到城下,從懷中取出瑕陽君的書信放在地上,不客氣地說道:“瑕陽君的書信,我送到了……”

……你愛看不看吧。

“……”藺義也是首次碰到這麼有脾氣的士卒,愣神之際,對方就已經回到了距城一箭之地外,看似是在給他們拾信的時間。

猶豫了一下,藺義吩咐左右道:“去,將那份信拾來。”

“是。”左右立刻下了城牆。

轟隆一聲,城門打開,那幾名士卒迅速拾起地上的信件,又在城門關閉的轟隆聲中回到城上,將書信遞給藺義,從始至終,王增那二百人一動不動。

“看來這些人確實是信使……”

嘀咕了一句,藺義接過衛士遞來的書信,拆開觀瞧。

一看之下才知道,對方並非秦軍,而是少梁的軍卒。

但遺憾的是,藺義地處趙西河郡這僻遠之地,對於少梁幾無所知,隻知道少梁是秦魏兩國之間的一個小國,還是魏國的附庸國,根本不知少梁這些年的變化。

不過,瑕陽君在信中所寫的內容,還是讓藺義十分吃驚:“……這,魏軍已經奪回赤邑與白邑?”

“當真?”

藺義的部下們又驚又喜。

喜的是在太原郡派來援軍之前,魏國就先派來的援軍,驚地是這股魏國援軍居然如此厲害,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奪回了赤、白二邑。

“會不會是胡人的詭計?”

藺義麾下的部將猜測道。

“假冒瑕陽君?”藺義臉上露出幾許古怪之色,認為這事不太可能。

畢竟絕大多數的林胡連他們中原人的語言都不會說,更彆說寫字,再者,胡人又怎麼知道魏國有個瑕陽君呢?

“應該是真的。”藺義點點頭說道,吩咐士卒打開城門,放城外的少梁士卒進城。

片刻後,就在王增帶領二百奇兵準備進城時,有藺義麾下的部將攔住了王增,要求王增眾人交出兵器。

這讓少梁奇兵們十分不悅。

王增不客氣地說道:“冇有人能強迫我少梁奇兵交出兵器,你趙人若不歡迎,我等立刻就走,要我等交出兵器,萬萬不能!”

在雙方僵持之際,藺義連忙出麵打圓場。

在他看來,隻要確認對方並非胡人,哪怕是秦人都不要緊,畢竟就算是秦人也不會與胡人勾結。

“這位將官如何稱呼?”藺義笑著問道,顯然他也看出王增等人不同於一般的士卒。

王增不亢不卑地說道:“在下,少梁奇兵二百人將王增。”

說罷,他怕對方輕視他,又補了一句:“奇兵二百人將,位比正軍二千人將。”

藺義一聽就懂了:對方是一支類似魏武卒的精銳。

不過,少梁也有類似魏武卒的精銳麼?哦,對了,少梁是魏國的附庸國。

藺義點點頭,自以為猜到了真相,正色說道:“原來是王增將軍,在下離石大夫藺義,我已看過瑕陽君的書信,恭喜貴軍奪回赤、白二邑,並且,對貴軍有意援助我方的義舉十分感激。”

王增對藺義稱呼他為將軍感到十分新奇,麵色亦好看了許多,聞言抱拳說道:“我會代藺大夫轉達的。……不知瑕陽君在信中可提到你我雙方夾擊林胡一事?”

“有提到。”藺義點點頭,帶著幾分欣喜問道:“不知貴軍幾時發動攻勢?”

“半個月左右吧。”王增思忖道。

藺義激動的心情一下子就澆滅了。

半個月?半個月後皋狼早就涼了。

“為、為何?”藺義急切地說道:“貴軍不能立即發動攻勢麼?”

王增皺眉看了眼藺義,解釋道:“因為我少梁的軍隊還未到齊,目前我方就隻有兩萬魏軍、一萬魏武卒,以及我少梁奇兵……”

這麼點兵力?

不止藺義身後的將士們議論紛紛,就連藺義也感到十分失望。

雖說魏武卒很強,可一萬人也太少了,要知道他趙西河郡境內的林胡可是多達五萬以上呢,這還不包括趁火打劫的匈奴。

忽然,藺義心中浮現一個念頭。

能否讓皋狼的軍民向白邑突圍呢?隻要魏軍派人接應他們。

當他將這件事告訴王增後,王增搖頭道:“此事我無法做主,需稟告子梁大夫……”

藺義理解地點點頭,忽然心中一愣。

子梁大夫?那是誰?魏軍的主帥不是瑕陽君麼?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